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吴俊鸿 薛 尧 通讯员 翁小华 图/厦门日报记者 黄 嵘 航拍器摄)近日,记者从市委政法委、厦门市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市域办”)了解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优秀创新成果(2020-2022年度)评选结果出炉。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是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2020年5月厦门入选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委政法委、市市域办会同各区、各专项工作小组及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决策部署,从服务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出发,从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要求入手,以解决市域内影响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争先创优,探索出一批有特色、可推广的市域社会治理优秀创新成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厦门探索。
去年9月至今年1月,市委政法委、市市域办组织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优秀创新成果(2020-2022年度)评选活动,在全市各级踊跃参与下,经成果征集、初评筛选、专家评审、网上展播、集体研究等程序,评选出30个优秀创新项目、25个优秀创新案例、15个优秀基层案例以及6个优秀组织单位。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2023年,各区各部门将以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市为契机,不断巩固和深化活动成果,持续保持长治效力和创新活力,以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整体效能为目标,补短板、强弱项、提质效,努力让厦门成为展示“中国之治”蓬勃生机活力的窗口。
●创新政府购买专业调解服务模式,海沧区钟山派出所率先开展全市第一个由社会调解组织入驻警民联调室的试点,参与非警务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大多数纠纷案件在警民联调室就地化解,免除当事双方诉累,切实为周边居民解忧减负,几年来,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162件,调解成功率96%以上。
●为加强城中村人口管理和治安防控,新阳街道试点打造智慧安防新垵村,通过智能采集盒方便租客自主身份登记,加密公共视频系统调亮村级雪亮工程,加强平安巡防和数据分析,让群众出门“放心+开心”,助推“夜间经济”发展。试点以来,采集数据16万余条,推送预警7000余条,助力公安机关抓捕嫌犯65名。
●发挥小区党支部核心作用,组织广大党员和有一技之长的热心小区达人积极参与小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或担任“老人管家”,引领非公企业结合自身业务围绕老人的文体活动、健康医疗、上门送餐、上门家政、紧急救援等需求,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三年来帮扶辖内老人1168人次,定期上门关爱老人2762人次。
●成立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中心,组建专职调解队伍,构建起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2019年以来,化解信访积案百余起,征拆纠纷400余起(协议金额突破32亿元)、累计成功调处各类疑难复杂纠纷1400余起,被司法部通报表扬,多名调解员获得国家级、省级表彰。
●以“近邻”模式引领小区党支部建设,围绕宝嘉誉峰四个字,精心打造“永‘葆’初心、小区管‘嘉’、美‘誉’文化、红色先‘锋’”四大品牌,以“居民点单、支部接单”形式,研究、解决居民的需求。
●梳理形成《渐美村村规民约》,文明创建日常检查情况设置“红黑榜”;建立村民积分制度,将村民参与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行为纳入积分内容,根据贡献大小给予不同积分,作为评选“文明家庭”“最美渐美人”等先进典型主要依据,建立村民积分兑换超市,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
●打造多元调解衔接联动机制,建设“公证+”集调在线平台,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构建以防控化解为核心,具备全面排查、靶向预防的常态一体化工作机制。自2019年5月起,多元调解中心受理调解纠纷4153起,成功化解4094起。
●在社区党委的引领带动下,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无物业小区“三理”工作法,即:党建引领治理、部门协作法理、邻里互助评理,有力提升了无物业小区治理能力,形成“双高双零”的自治成效。小区治理入选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内容,2022年被评为厦门市“最干净小区”。
●构建殿前街道智慧大脑平台,融合10万余条数据、近百项关键治理要素,关联智能设备、建筑、防灾点、疫情防控、网格管理等20余类数据并进行地图落点,完成与数字湖里、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对接,覆盖城区管理、综合治理、居民投诉、公共安全等领域,为“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基层治理赋能。
●禾山街道于2015年11月率先全市挂牌成立“禾山街道多元化纠纷解决服务中心”, 2019年4月率先全市成立“信访评理室”,2021年成立警民联调室,2022年优化升级片区旧村改造指挥部法律咨询服务工作站。中心成立以来,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96.5%,涉及金额1.7亿余元。
●集美街道持续传承和发扬嘉庚精神、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的“一精神三文化”内涵,创新矛盾纠纷“54321”工作法(5分钟内到场,4分钟搞清事件,一般问题30分钟、复杂问题2小时解决,重大问题1天内提出解决方案),优化网格治理,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点、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基层治理格局。
●从建强党支部、业委会和物业企业“三驾马车”入手,探索构建“机制邻定”“矛盾邻解”“难题邻管”“服务邻选”“成果邻享”等“五邻”共治的小区治理工作法,搭建自治平台,解决车辆乱停放、楼道乱堆杂,公共设施破损、居民群众矛盾和诉求、创设文艺活动条件等109个小区“焦点”。
13.探索“1+1+1”模式,构建全链条式社会治理服务机制(思明区滨海街道)
●探索“1+1+1”制度(一支“全能型”队伍、一个“全天候”平台、一群“全方位”力量),全力构建全链条式治理服务机制,实现了“四个及时”(及时发现、及时分派、及时整治、及时评价),有效解决占道经营多、不文明乞讨多、“黄牛野导”多、共享单车乱停放多等“四多”现象。
●嵩屿街道绿苑、金海华景等小区强化“近邻党建”理念,积极探索小区“微治理”方式,通过“组织联动、党员带动、文化律动、志愿主动、居民互动”的“五动”工作法,紧扣居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多方联动共治小区乱象,引导发动小区党员、居民群众、志愿者共同参与、提升小区治理。
●把城中村废品回收站点清理整治作为践行社会治理“一统揽”理念的具体实践,作为安全生产、文明创建、疫情防控和惠民利民的自选动作。2022年4月以来,共清理整治废品回收站107家,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利用腾空土地建设完工277个小车停车位和46个大车停车位。
●坚持传承弘扬习倡导的“远亲不如近邻”理念,持续深化近邻党建工作,推动支部建在小区(网格)上,创新出台“近邻党建先进社区、先进小区党支部”工作指引,以“大党建”激活“微治理”,形成美美与共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2019年“小区建立党支部、治理水平大提升”获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最佳案例。
●通过智能平台,实现全市住宅小区平安状况分析,形成小区平安指数,精准发现整治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平安小区认定,认定过程不限名额、不用申报、不填表格、不查台账、不搞验收,并根据小区平安指数动态调整小区星级,激发了小区参与平安建设积极性。工作经验入选2021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被收入《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库》。
●在全国首创“精准预警”反制技术,从海量触网人群中精准锁定“潜在受害人”并发出预警;全国首推“精准劝阻”保护机制和“精准防控”治理模式等。2022年,全市共成功劝阻高风险受害人22.66万名,紧急止付1.7亿元,返还资金2607万元。
4.金融司法协同平台(市中级法院、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厦门银保监局、厦门证监局、市金融监管局、思明区)
●系全国首个实体化运行的金融司法协同平台,突破传统金融司法的架构职能,首创“资源集聚+流程再造”纠纷化解模式,首创“金融审判+金融监管”风险防控模式,首创金融产业协同促进模式,共受理案件80245件,标的965.85亿元,审判执行时间缩短三分之二,2022年入选国家发改委《中国改革年鉴》典型案例。
●推出“共享自助终端模式”“社会化建站模式”“刷脸自助办事模式”等三个全国首创,把“24小时不打烊随处办”的政务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工厂里,截至目前,共服务群众600余万人次,成为厦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亮丽品牌,被国务院办公厅职转办选编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100例》,全国10省41地市复制推广。
●为网格员量身定制移动工作平台——“厦门网格通”,以基层减负增效为出发点,建立“一口采集、多方共享”机制,实现网格要素信息无障碍共享,解决网格员基础信息重复采集、多头上报、数据共享不及时不通畅的痛点、难点、堵点,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有效提升网格员日常信息采集、事件流转、协同处置的工作效率。获评2021年数字政府特色创新案例50强及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创新应用项目优秀案例。
●组织开展两轮道路交通亡人事故专项整治行动,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从“单一管”到“多元治”,2017-2022年,全市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整治前6年(2011-2016年)下降35.80%,6年连降;年万车死亡率从2016 年的2.49降至2022年的 0.81,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坚持“科技引领+社会共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智能风控体系,实现公共安全风险的预测预警,并依托覆盖全市85家公共安全管理成员单位的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共流转处置各类公共安全隐患64.67万起,通报整改2102项重大安全隐患和管控薄弱环节,有力推动市域治理提质增效。
●围绕百姓关心的午托及校园安全等热点问题,创新“两工程两服务”校园微治理单元,即创新推行校园午餐工程和雪亮校园工程,及创新推行课后延时服务和校园体育设施开放服务,确保学生食品安全、校园安全等,得到中央政法委主要领导肯定,并在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公众号上向全国推广。
10.跨部门涉案财物集中管理机制(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工信局、市商务局)
●在国内率先打造“线上线下结合、政府企业配合、部门联通共用”的跨部门涉案财物集中管理新机制,线上研发跨部门涉案财物智能化管理平台,有效破解涉案财物管理难题。目前累计管理、处置涉案财物90万余件,节约财政资金1000余万元,省政府已将该机制作为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将“谁执法谁普法”动态智能管理模式,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厦门方案的试点,开辟了普法责任落实新路径。2022年3月,“谁执法谁普法”动态智能管理模式荣获第六届“法治政府奖”,实现了福建省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重点聚焦“老幼残障”等走失事件,打造合成化、智能化、社会化的厦门市公安局失联人员寻找服务中心,全力为群众找回走失亲友。2022年以来,为群众找回5996名走失亲友,其中依托机制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找回走失人员4896名;启动合成指挥支撑寻人服务找回814名失联人员。
●市公安局聚焦发展所需、立足公安职能,研发集“情报线索预警、犯罪生态刻画、安全漏洞感知”于一体的涉网犯罪侦查治理平台,强化精细治理,全力打击涉网犯罪,一年来巡查监护网站36642个,高效预警违法线余条,推动我市涉网案件破案数同比上升,为我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保驾护航。
●搭建统一管理平台,将免疫超期、免疫未办理犬证等违法情况,自动推送给城管部门开展监管执法,全省首创养犬证照电子化模式和养犬服务社会化模式,不文明养犬发生率下降 42.5%,涉犬投诉量下降 61.4%,“智慧养犬服务”新模式被农业农村部收录入《地方农业农村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典型经验汇编》,养犬管理模式在全国推广。
●平台作为全市统一共享枢纽,汇聚全市46个部门、174个业务系统50余亿条公共数据,建立共享协调机制,面向全市各部门提供目录清单化管理、数据汇聚治理、共享应用等一站式服务,有力支撑厦门智慧城市建设、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等创建工作。
●精心打造食安社会共治品牌“食安斗阵行”,推出“月月十五查餐厅”“十佳食安卫士评选”等十八项举措,推动食安治理模式从政府单打独斗向社会多元共治转变,经过7年来探索实践,食安群众满意度从64.5%大幅提升到91.7%,2022年厦门被国务院食安委命名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为全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厦门会展码”是全国首创刷脸直接通行的会展疫情防控系统,有效解决了大规模人群聚集展会存在的疫情防控任务重、风险大、耗时多、精准防控难等难点。投入使用以来,已成功保障投洽会、海峡论坛、马拉松、金鸡奖等40场重大会展活动,服务了64万人次,相关经验获商务部印发推广。
●以同安区为试点构筑三级火灾防控体系,形成“区、镇、村”三级“1+3+N”的消防工作体系(“1”是区消安委,“3”是镇街消安委、消防工作站、专职消防队,“N”是微型消防站和社区民警、网格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常态化开展消防“5+3”必查行动,2022年排查消防隐患13.8万余处,全区火灾起数同比下降22.44%,火灾损失下降83.24%。
19.信用就医(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市工信局、厦门银保监局)
●全国首创以“个人信用白鹭分+平台+金融机构”的模式,通过“个人信用白鹭分”对市民开展全方位的信用画像,并由金融机构给予相应的信用就医专属额度,让市民在就医过程中免预交充值、自费部分免现场结算、医保实时结算,大幅缩短就医时长,让“好信用”真正成为“真金白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8万名市民开通信用就医。
●启动以“文明出行 清静你我”为主题的清静车厢创建活动,通过开展“轻语车厢”“书香一路相随”“书香地铁”“无饮食车厢”等活动,在全市地铁、公交车厢内营造清新有序的乘车环境、文明有礼的乘车氛围、安静舒适的乘车体验,创建活动受到福建省委文明办好评,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厦门党建引领社区“近邻”服务“16846”工作法,优化健全基层治理服务格局,促进社区邻里“一家亲”的信任认同,推动了社会力量和资源有效聚合社区、便捷服务居民群众。
●优化升级城市运管服平台,建设基于网格化纵横协同系统,全国首创上线“门前三包”、共享单车、户外广告、街面秩序视频检测、智慧文明创建、摊规点、智慧执法等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城市管理与厦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融合,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厦门市地质灾害防御指挥平台是我省领先的地灾“群测群防”和防御指挥工作平台,平台充分运用GIS、物联网技术,构建了“过程可感知、任务可落实、责任可追溯、群专结合”的地灾防御信息化体系,平台以地灾“一张图”为基础,汇聚了险灾情信息、气象、技防监测等数据,2020年至2022年累计发布三级及以上预警39次。
●设立全国首个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协作平台,重点建立引导侦查、联合会商、队伍共建、市域治理等工作机制。该平台办案团队被最高检列为全国三个重罪检察优秀团队之一予以表彰。经验材料被最高检《检察工作简报》《重大犯罪检察工作情况》刊载,被福建省检察院在全省推广。
●发布土地房屋征收白皮书,全面分析案件基本情况和案件主要特点,从征收、补偿、强制行为三个阶段提炼出12个败诉风险点,提出相应裁判规则和参考意见,从提升法治理念、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完善征收体制及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四个方面提出做好全市土地房屋征收的建议。该做法有利于提升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出肯定。
●聚焦“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自2019年起连续四年成功举办。运用元宇宙、数字藏品等网络安全前沿热点元素,结合动漫短视频、互动游戏、网络安全地铁和公交主题专列等传播形态,精心开展线余场次,网上总阅读量超亿次,线万人次。市委网信办获评“2022年度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厦门市经贸商事调解中心是全省首家专业从事民商事纠纷非诉解决的民非组织,依托调解团队(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证员、律师、评估师、法律科技人才等),融合新科技,打造以社会调解力量参与为主的一站式社会化纠纷化解服务平台。2020年6月至今调解成功7982起。2021年入选全国“商会调解创新案例”。
●以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为契机,在全市开展全覆盖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打造全覆盖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厦门模式”。“厦门禁毒”微信公众号自创号以来,在全国地市级禁毒公众号平均排名前30名,全省第一。2022年,经厦门市统计局调查,全市禁毒工作群众总体满意度评价达99%,禁毒知识知晓率达98%。
●围绕家庭和谐“零隐患”,紧盯隐患排查、纠纷化解2个环节,建强5支队伍(4级妇联组织+1支志愿服务队),优化9大服务(维权热线、法律服务、心理服务、家事调解、诉调对接、维权联动、关爱帮扶、跟踪服务、普法宣传),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同时力减婚姻纠纷、增添家庭幸福。
●对内,汇聚多方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做到见义勇为事件的动态发现和见义勇为人员及时保障;对外,创新了“厦门见义勇为”微信小程序,实现见义勇为人员业务的便捷式办理和见义勇为精神的宣传发扬。试运行以来,线上发现可能为见义勇为的事件13起,认定7起,其中2人被评选为2022年度市级表彰对象,工作经验入选法治日报社“2022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方案。
●在全省率先建立系统化的“违法失范行为防范惩戒”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违法失范行为人曝光”机制,重拳整治虚假诉讼、规避执行等诉讼中高发的违法失范行为。实施以来,惩处违法失范行为人636人次,其中,拘留358人次、追究刑事责任143人次,违法失范行为得到明显遏制。
●为破解刑事诉讼中“被告人不愿认罪”的难题,创新确立“认罪越早、从宽越多”量刑理念,依照侦查、起诉、审判三阶段,实行阶梯式从宽量刑,该理念被最高法、最高检吸收为“早认罪优于晚认罪”量刑原则,成为办案依据。改革经验获最高法院交流推广,相关案例被最高法院确定为指导性案例。
●厦门自贸片区海沧园区依托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创新设立“邻里驿站”,将近邻党建触角延伸到非公领域,形成了园区上下一心、内外一致、党企一体的党建引领园区治理工作格局,充分展示了“党建联抓、党群联手、党企联动”的党建特色,有力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
●通过建立厦门生态审判碳汇教育实践基地、全国首个生态司法公益碳账户等方式,持续探索“蓝碳+绿碳”双碳生态司法修复模式,实现异地补植复绿1000余亩,完成42万元蓝碳交易项目,向公益碳账户交付8万吨海洋碳汇,在修复生态同时,以生态价值的实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成立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打破部门壁垒,将区级社会治理责任单位全数纳入体系,建设“多平台合一”的“智慧集美”平台,着力打造党委领导“一统揽”、智慧集美“一平台”、高效指挥“一中心”、全科处置“一网格”、高效响应“一支队伍”、精细治理“一揽子方案”、协同运转“一套机制”和科技支撑“N+应用”新型治理格局。
●整合巡特警反恐大队、派出所、社会三级巡防力量,通过加强装备保障、力量保障、科技保障、素质保障等方式,构建情、指、行一体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动态复合型三级巡防体系,推动全区社会面治安防控持续稳中向好,2022年全区刑事警情降幅位居全市前列。
●设立统一行政审批机构,集中283项区级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设立统一综合窗口,实现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试点以来,审批服务效率显著提升,改革创新举措加速推进,建立起审批与监管互动和信息双向反馈机制,全区形成政务服务协调联动的良好格局。
●首期以观音山片区海西金谷广场为重点,探索形成以“智慧支撑+资源集聚+特色塑造+衍生配套”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性法律服务产业生态圈。一年以来,引入法务(泛法务)、知识产权机构56家,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厦门海事涉外法庭在思明示范区挂牌成立。
●“法银众联”机制是思明法院全省首创的涉众类执行款发放机制。依托电子存单技术,整合多项业务流程,5日内即可完成传统方式6个月以上的工作量,在提高涉众案件资金清退效率方面具有推广应用的现实价值。至今已成功适用该机制为2万余名受损集资参与人发放案款近2亿元。
●通过引入专业调解力量,强化区级调解中心的作用发挥,组建重点项目应急保障组等五个调解攻坚小组,进一步补强基层调解力量,打造高效便民的调解“区块链”。2020年以来,调解中心和攻坚小组累计成功调处涉及重大项目建设纠纷939件,为全区营商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11.“智慧环保+高德工作地图”数字赋能促生态环境管理提质增效(翔安区生态环境局)
●将智慧环保与高德工作地图有机结合,支持导航、打卡、溯源、巡查、交办、反馈、汇总等功能,运用于流域环境、海漂垃圾、工地扬尘等治理,成效显著。2022年翔安区地表水达标率和近岸海水优良率均为100%。本项目获评2022年全国“数字政府建设十大卓越示范案例”。
●构建以全市首个“诉源治理中心”为总枢纽,“纠纷联动预防”“诉前化解分流”“衍生案件治理”三位一体的诉源治理体系,坚持抓前端“治未病”、齐发力“治欲病”、严规制“治已病”。体系建立以来,化解各类纠纷成功率从38.69%提升至68.17%。
●立足辖区 “五最”区情海情,做实做精 “五道防线合围”“五个系统融合”“五个部门联动”的沿海管防 “三五”工程,持续保持非法入境、涉海偷私渡、敏感海域被抓扣、海上疫情输入、疫情涉海输出五个“零发生”,工作经验先后被全国反走私综合治理调查研究中心、国家禁毒办发文推广。
●创设“畅通四个渠道,五步处置纠纷,六项制度保障”的劳资纠纷处置“456”模式,并不断完善创新根治欠薪提质增效“九项机制”,2022年,快速稳妥核处劳资纠纷线”模式,得到省人社厅充分肯定并宣传。
●聘请台胞担任公益诉讼观察员、听证员、台胞检察联络员等检察“三员”,关注台胞与涉台文物的情感连接、文化认同,邀请台胞认领保护涉台文物,联合相关部门打造“检察监督+台胞认领+社会共管”文物保护新模式。该案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相关工作简报得到最高检、省委办公厅、省台港澳办刊发。
●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发挥银行窗口帮代办服务资源优势,全省首创“政务+惠企”政银合作服务示范点,涵盖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市民卡办理、公积金业务、个人征信查询等八大政务板块,更好满足企业群众办事需求,被省职改办和市审改办发文作为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全市推广。
●在同安区镇街一级设立集普法宣传、纠纷调处、巡回审判、司法协助为一体的睦邻微法庭和睦邻驿站,建立以调解员、律师和法官为主体的乡土特色调解人才库,以议理堂和睦邻微法庭为支点,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始于厝边、止于睦邻”,打造诉源治理的乡土模版。
●与区检察院建立7项常态化协作配合机制,依托“一案一制一馆”,推动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近年来,完成5个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发现37个问题,提出19条建议,切实保障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
●将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小区、物业行业延伸覆盖,推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和物业“三驾马车”协调运转,组建“红心管家”等物业志愿服务队149支,排查小区安全隐患490余个,推出“红邻会客厅”等议事协商平台83个,推动物业服务提质增效,实现居民事、居民议、居民办。
●将“大病医疗救助保险”“道路交通事故救助保险”并入“社会治安综合保险”实行“三险合一”打包运作,有效节约财政资金,织牢民生保障兜底网。项目实施以来,受益总人数近2万人,该做法在全市范围内系首创,获中央人民政府官网、长安杂志、经济日报等媒体刊发。
●突出枢纽型“心防”品牌,聚焦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形成预测、预警、预防、识别、干预“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有效整合汇聚各级社会心理服务资源,统筹开展对接、协调、服务。已开展上百场心理健康宣传讲座,有效服务群众心理健康咨询79人次,协调联动化解重点矛盾纠纷84场次。
●充分发挥房东协会行业自律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工作优势,打通政府职能部门与房东、承租户之间的工作联系瓶颈,通过“以房管人,自治提质”,实现对全区流动人口及出租屋安全的有效管理,助力同安区走出一条“局部改造、整体提升、融合发展”的城中村治理转型之路。
●积极探索数据赋能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经验,实现厦门百姓与智慧思明平台互通共享,整合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应用和业务流程,形成四位一体联动协同的工作机制,纵深推进“警网融合”,撬动“网格员+民辅警”效能倍增,共同开展“一标三实”基础采集工作,实现基础信息的采集率和准确率长期保持95%以上。
24.湖里区深耕“城中村”治理 优化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湖里区委政法委)
●建成 14个便民服务e站,打造“网上为主、终端为辅、大厅兜底”的 24小时警务服务网络,推行实有人口管理“四分法”,探索“智慧城中村”应用场景,实现感知通行、入住采集。突出湖里特色,开通“公安便民服务车”,创新“居住证上门办”模式,现场服务群众24.8万人次,实有人口有效采集率达 98.75%。
●围绕森林防灭火工作难点痛点,坚持科技赋能、创新引领,构建“12+7”路视频为支撑的林火监控预警系统和森林防灭火指挥平台,通过全时段值守备勤、新手段自动推送、多途径现场感知,实现早预警、早到达、早处置,为打早打小提供智慧森防思明模式,截至目前共推送并稳妥处置各类火情138起。EVO真人厅EVO真人厅